這幾年自由潛水在台灣突然像炫風一樣的流行起來,只需要簡單的裝備——面鏡、蛙鞋、呼吸管就可以撲通一聲跳下海,徜徉在美麗的海洋之中,聽起來好像很簡單,但別忘了他可是被封為世界上第二危險的運動,所以『自由潛水』是個必須學習專業知識後,才能夠自由的潛水。那麼,找個專業的教練學習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,這裡整理了幾個找自由潛水教練要注意的五個重點給大家參考。
自由潛水跟浮潛有什麼不同?這個是很多沒有接觸過潛水的人會有的疑問。甚至會覺得兩者之間的服裝、配備都差不多,那實際上到底有什麼不同呢?
自由潛水有非常多的系統,很多人在看到AIDA報名初階課程是AIDA2的時候都會問「我沒有上過AIDA1,可以直接報名2嗎?」 答案是可以的,為什麼這麼說呢?這篇文章會比較AIDA、抹茶、SSI、PADI四個系統的初階課程以及到底要怎麼選系統。
自由潛水是用一口氣的方式向下潛,所以很多人在考慮要不要來上課前,會在家裡自己試試看自己到底可以閉氣多久?但是,往往閉個二十秒就會覺得自己沒氣了,繼而判斷自己「不適合」學自由潛水,其實這真的是大錯特錯。
法蘭茲是自由潛水中最常用的耳壓平衡方式。自由潛水不同於水肺潛水,需要依靠一口氣下潛。一般來說,法蘭茲的平壓方法力量較大,如果要潛超過十米深,用法蘭茲會比捏鼻鼓氣容易下潛。
很多人下了決心要考自潛證照,花了很多時間尋覓適合的自潛教練、適合的潛店,接著又開始擔心自己考不過、或者是閉氣時間太短等等之類的問題來嚇自己。小民告訴你,其實真的不用這麼擔心,但如果你真的很不安的話,你可以做以下三個準備。
很多人會問我,不會游泳到底能不能學自由潛水?其實這個答案取決於『你不會游泳的程度到哪?』
常常有人問,『教練,我只有一邊耳朵有開,另一邊推不開該怎麼辦?』,或是『在陸地上做得出來平壓,但在水下就做不出來』,那你可以用下列方法去檢測你自己的狀況,看看問題出在哪邊。
自由潛水其中一項令人的原因是「輕便」,你不需要像水肺潛水一樣背著20公斤重的裝備,只要簡單的長蛙、面鏡、就可以下海玩。那麼在入坑的時候有什麼裝備是必須先入手的?哪些裝備是可以後續再慢慢補上的呢?
很多人會跟我說:「小民,我想學自由潛水,但是我還沒學水肺,等我學完水肺再去學自潛喔」 其實,這個觀念大錯特錯,水肺潛水跟自由潛水沒有絕對的相關聯 那麼游泳呢?無論是水肺或自潛,會不會游泳都可以學,當然會游泳是最好的,因為這代表你不怕水,會更快速地融入大海這個陌生的環境。相對來說,不會游泳的人,要花更多的時間與精神去幫他建立不要害怕水這個目標。